讀浪潮將至01無(wu)盡擴散(san)

1. 技術浪潮
1.1. 火的發(fa)現、輪(lun)子的發(fa)明以及電力的應用—所有(you)這些時刻都徹底重(zhong)塑(su)了(le)人(ren)類文(wen)明,永久地改變(bian)了(le)歷(li)史進程(cheng)
1.2. 一場新(xin)的技術浪潮正同時攜帶(dai)著先進的人工智能(neng)和生物技術洶(xiong)涌而來
-
1.2.1. 借助(zhu)人工(gong)智能,我(wo)們可以揭開宇(yu)宙的奧(ao)秘,治愈(yu)長期(qi)困擾人類的疾病,創造出超乎想象的全新藝術(shu)和文化形(xing)式(shi)
-
1.2.2. 通過生(sheng)物(wu)技術,我們(men)可以重塑生(sheng)命體,解決疾病問題,改造農業(ye)生(sheng)產,從而構建(jian)一個更健康且可持續的世界
-
1.2.3. 人工智能可(ke)能引導(dao)我們(men)(men)創造出我們(men)(men)無法(fa)控制的(de)系(xi)統,使我們(men)(men)受(shou)制于自己(ji)都不理(li)解的(de)算法(fa)
-
1.2.4. 生(sheng)物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操縱生(sheng)命的基石,而(er)這(zhe)可能給個體和整個生(sheng)態系統帶來意料(liao)之(zhi)外的后果
2. 遏制
2.1. 幾乎每種文明都(dou)有一個關(guan)于洪水的神話(hua)
- 2.1.1. 一場巨浪席卷一切,隨之而來的是世界的重塑和重生
2.2. 如果重新審視歷史,你就會發(fa)現,歷史上充(chong)斥著(zhu)一系(xi)列比(bi)喻意義上的(de)浪(lang)潮:帝國和宗教的(de)崛起與衰落,商業活動的(de)迸發(fa)與繁榮
2.3. 技(ji)術的(de)(de)崛(jue)起與傳播也一直以改變(bian)世界的(de)(de)浪潮之姿出現
-
2.3.1. 自人類(lei)初次(ci)掌握技術(發(fa)現(xian)火與使用(yong)石(shi)器)以來(lai),一個(ge)鮮明的(de)趨(qu)勢便在(zai)我們的(de)歷(li)史長河(he)中顯現(xian)
-
2.3.2. 從鎬到(dao)犁,從陶(tao)器到(dao)攝(she)影,從電話到(dao)飛機等(deng),幾乎每一種(zhong)基礎技術的誕(dan)生都遵循一個恒定不變的規(gui)律
-
2.3.3. 隨著時間的推(tui)移,這(zhe)種技術(shu)的成本會降低,使用變得越來越容易,最(zui)終(zhong)得以大規模擴(kuo)散(san)和普及
2.4. 論點
-
2.4.1. 浪潮在(zai)人類(lei)生活中無處不(bu)在(zai)
-
2.4.2. 技術遏制看起(qi)來不可能(neng)實(shi)現
-
2.4.3. 為了(le)所有人的(de)利益,我們必須讓遏(e)制成為可能
3. 技術人
3.1. Homo Tech-nologicus
3.2. “技(ji)術人(ren)”(Homo Tech-nologicus)的(de)崛起(qi)史—人(ren)類仿佛(fo)化(hua)身為技(ji)術動物
3.3. 人類對改善的(de)追求,無論是在個(ge)體、環(huan)境、能力(li)方面(mian),還是在我們(men)對周遭世界的(de)影(ying)響方面(mian),都在推動著思想與(yu)創造(zao)力(li)不斷演進
3.4. 發明,這一持續展開、不斷(duan)擴(kuo)展和涌現(xian)的(de)進(jin)程,是(shi)由自組織的(de)、競爭激烈的(de)發明家、學者(zhe)、企業家和領導者(zhe)共同驅(qu)動(dong)的(de)
3.5. 你視線中的幾乎所有物(wu)體都很可能是(shi)經由人類智(zhi)慧創造或(huo)改造過的
-
3.5.1. 語言作為人類(lei)社交(jiao)互動(dong)、文化(hua)傳承、政治(zhi)組(zu)織乃至(zhi)人性本質(zhi)的基石(shi),既是我們智能(neng)的產物,也(ye)是其驅動(dong)力(li)
-
3.5.2. 每(mei)一條規(gui)則、每(mei)一個(ge)抽象(xiang)概念、每(mei)一次小(xiao)小(xiao)的思維創(chuang)新或項目嘗試,以及你人生旅途中的每(mei)一次偶遇,都(dou)深(shen)深(shen)地鐫刻著(zhu)我們(men)這個(ge)物種獨有的、紛繁復雜的想象(xiang)力、創(chuang)造力和理性印記(ji)
-
3.5.3. 人類的聰(cong)明(ming)才(cai)智令人驚嘆(tan)
3.6. 在現代(dai)到(dao)來(lai)之(zhi)前,除了少量的巖石和礦物(wu),大(da)多數(shu)的人工制品(從(cong)木屋(wu)、棉(mian)衣(yi)到(dao)煤火)皆源自曾有(you)過生(sheng)命的事物(wu)
- 3.6.1. 自那時起,這個世界上新出現的一切東西就都來自人類,來自我們作為生物體存在的事實
3.7. 整個人(ren)類世界(jie)都建立在生命系統或我們(men)的(de)智能之上(shang)
-
3.7.1. 一場新(xin)的技(ji)術浪潮正向我們洶(xiong)涌(yong)而來(lai)
-
3.7.2. 這場浪潮正釋(shi)放出改造上(shang)述兩大基(ji)石(生命系統和人(ren)類智慧)的力量(liang),可(ke)謂智能與生命的浪潮
-
3.7.3. 人工智能和合成生(sheng)物(wu)學
4. 困境
4.1. 一種超乎想象(xiang)的、非凡的工具可能(neng)將應運而生,它(ta)能(neng)幫助我們在未來幾十年里(li)應對從氣候變化(hua)(hua)、人口老齡化(hua)(hua)到可持續食品開發等一系列(lie)艱巨的挑戰
4.2. 如(ru)今,人工智能(neng)系統已(yi)經(jing)能(neng)夠近乎(hu)完美地識別人臉和物(wu)體(ti)
-
4.2.1. 我們已習慣于(yu)使(shi)用語(yu)(yu)音(yin)轉文字(zi)和即時語(yu)(yu)言翻譯功能
-
4.2.2. 在道路和交通導航(hang)方面(mian),人工(gong)智能的表現已相(xiang)當(dang)出色,甚(shen)至在某些情(qing)境下(xia)足以支持自(zi)動駕駛(shi)
-
4.2.3. 新一(yi)代的人工智能(neng)模型能(neng)夠根據簡單的提(ti)示(shi)生成新穎的圖像,并能(neng)以(yi)出色的細節(jie)和連(lian)貫性撰寫文本
-
4.2.4. 人(ren)工智能(neng)系統還能(neng)以驚人(ren)的逼真度生成合成聲音,并(bing)創作出(chu)令(ling)人(ren)贊嘆的音樂
-
4.2.5. 即使(shi)在更具挑戰性的領(ling)域,如(ru)長期規劃(hua)、想象力以及(ji)復雜(za)思(si)維的模擬方面,人工智能也(ye)取得了(le)長足進(jin)步,盡管這些領(ling)域曾被視為人類獨(du)有(you)的能力范疇
4.3. 除了帶來眾多(duo)利益,人工智能、合成生物學以(yi)及其他尖端技術也將引發令人憂慮的(de)尾部風險
-
4.3.1. 面對這些(xie)潛(qian)在的(de)災難(nan)性風險,一些(xie)國(guo)家(jia)可(ke)能(neng)會(hui)采(cai)取(qu)高度技術化的(de)威(wei)權主(zhu)義手段來應對,以減(jian)緩這些(xie)新(xin)力(li)量的(de)擴散
-
4.3.2. 很可能導致對個人隱私(si)的嚴密監(jian)控和大規模侵犯
-
4.3.3. 技術的嚴格控(kong)制(zhi)可能會催(cui)生(sheng)一(yi)個反(fan)烏托邦式的全球(qiu)監控(kong)體(ti)系,在這個體(ti)系下,一(yi)切事物和(he)個體(ti)都將受到無(wu)間斷的監視
-
4.3.4. 人們對(dui)預防最(zui)極端的(de)(de)潛(qian)在后果的(de)(de)渴(ke)望為這個監控體系(xi)提供了合理化(hua)的(de)(de)借口
4.4. 盧德主義式(shi)抵抗
4.5. 新一代(dai)的強大(da)技術遲早可能將人類引向(xiang)災難性或反(fan)烏(wu)托邦式的局面(mian)
5. 陷阱
5.1. 人(ren)工智能帶來了(le)一系列的威脅,我們必須積極應對
-
5.1.1. 有可能會引發大規模的(de)隱私侵犯,或(huo)導致錯誤信息泛濫的(de)信息末日危機
-
5.1.2. 有可(ke)能用于軍事領域,制造出一系列致命的新型網(wang)絡武器,給(gei)我們這個(ge)高度網(wang)絡化的世界帶來新的安全威脅(xie)
-
5.1.3. 可能(neng)帶來(lai)的大規模失業(ye)風險
-
5.1.3.1. 最(zui)初(chu),只是出現了能更(geng)高效地完成某些特定(ding)任務的手段,隨后(hou)整(zheng)個勞動力(li)角(jiao)色變得不(bu)再必要,而后(hou)很快,整(zheng)個行業所需的工人數量就(jiu)會大大減少(shao)
-
5.1.3.2. 過去,隨著舊工(gong)作崗位的消(xiao)失,新工(gong)作機(ji)會將隨之出現
-
-
5.1.4. 可(ke)能有(you)人制造出比自然界中(zhong)的任何病原體(ti)都更具傳(chuan)染性(xing)和致命性(xing)的新型病原體(ti)
- 5.1.4.1. 可以規避人類已知的對策,以無癥狀方式傳播,或具有對抗治療的內置能力
5.2. 悲觀規避(bi)是一種(zhong)根(gen)深蒂固的本能(neng)情緒反(fan)應(ying),它(ta)讓人(ren)不愿面對嚴重的破壞性(xing)后果出現(xian)的可能(neng)性(xing)
6. 發動機
6.1. 在人(ren)類歷史的大部分時(shi)間里,對(dui)大多(duo)數人(ren)來說,個人(ren)交通(tong)方式幾乎(hu)只有一(yi)種(zhong):步行
- 6.1.1. 人們對自動力個人交通工具的向往一直存在
6.2. 19世紀初,鐵路(lu)的出(chu)現徹底(di)改變了交通方式,成(cheng)為數千(qian)年來交通領域最大的創新
- 6.2.1. 發動機將成為人類的未來
6.3. 一位(wei)名(ming)為尼(ni)考羅斯·奧古斯特·奧托(tuo)的(de)德國(guo)工程師經(jing)過多年研(yan)究,開發出一種比蒸汽(qi)機小巧得多的(de)燃氣發動(dong)機
- 6.3.1. 1876年,在科隆的道依茨公司工廠,奧托制造出了首個具備實用功能的內燃機,即著名的四沖程內燃機
6.4. 德(de)國工(gong)程師卡爾·本茨(ci)利用自(zi)己改進的四沖(chong)程內(nei)燃機(ji),于(yu)1886年申請了(le)“奔馳(chi)一(yi)號(hao)”專利,這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(shang)第一(yi)輛(liang)真正意義(yi)上(shang)的汽車
6.5. 轉(zhuan)折點出現在1908年,亨利(li)·福特(te)的公(gong)司推出了T型車
6.6. 1915年(nian)(nian),只(zhi)有10%的(de)美(mei)國人擁有汽車,到1930年(nian)(nian),這一比例已經(jing)躍(yue)升至驚人的(de)59%
6.7. 如今(jin),全球(qiu)約有(you)20億臺(tai)內燃機服務于人類生活的方(fang)方(fang)面(mian)面(mian),從割草(cao)機到集(ji)裝(zhuang)箱船(chuan)等都(dou)少不了它們的身影
- 6.7.1. 變得越來越可得、高效、強大,并且越來越適應各種應用場景
6.8. 發動機不(bu)僅(jin)驅動著(zhu)車輛(liang),也驅動著(zhu)歷史的進程
7. 歷史的節拍
7.1. 技術沿(yan)著(zhu)一條清晰而必(bi)然的軌跡進(jin)化,如同洶涌巨浪,大規模擴散
7.2. 從遠古(gu)的燧石(shi)和骨器,到今(jin)日的人工智(zhi)能模(mo)型,每次(ci)都是同(tong)樣的模(mo)式(shi)
7.3. 隨著人們對最好的產品(pin)和服務(wu)的需(xu)求不斷增長,生產競爭變得日益激烈,產品(pin)更加(jia)物美(mei)價(jia)廉、功能豐(feng)富
7.4. 浪潮是某一時期同時涌(yong)現的多種(zhong)技(ji)術的集(ji)合,它們受到一種(zhong)或多種(zhong)具有深遠社(she)會影(ying)響的新(xin)型通(tong)用技(ji)術的推動
7.5. 人類天生就是(shi)一個技術物種
-
7.5.1. 從誕生(sheng)之初,我們(men)便與(yu)技術浪(lang)潮(chao)緊(jin)密相(xiang)連,共(gong)同進(jin)化,共(gong)生(sheng)共(gong)存(cun)
-
7.5.2. 最早的石(shi)(shi)器可以追溯到(dao)(dao)300萬年前,早于智(zhi)人的出現,這一點可以通(tong)過早期人類遺址中發現的破損石(shi)(shi)錘和(he)原始石(shi)(shi)刀得到(dao)(dao)證實
-
7.5.3. 簡陋的手斧是歷史上第(di)一場技術浪潮(chao)的杰出代(dai)表
-
7.5.4. 早期(qi)人類最終學(xue)會了(le)精細(xi)地操作這樣的工具,從而催(cui)生(sheng)了(le)縫紉、繪畫、雕刻(ke)和烹飪(ren)等技能(neng)
7.6. 同樣(yang)至關重要的技術浪(lang)潮是火
-
7.6.1. 火最早被我(wo)們(men)的祖先直立人使用,它是一種光源(yuan)和熱源(yuan),同(tong)時還為(wei)人類提供了遠(yuan)離捕食者的安(an)全保障
-
7.6.2. 烹飪后的食物能更快地(di)釋放能量,使得人類消(xiao)化道縮小(xiao),大(da)腦(nao)變大(da)
-
7.6.3. 篝火逐(zhu)漸成為(wei)人類生活的(de)(de)中心,促進了社群的(de)(de)建立和人際關系的(de)(de)形成,也為(wei)勞動的(de)(de)組織協(xie)調提供了便利
7.7. 石器和(he)火(huo)是最原始的(de)通用技(ji)術,它們曾廣(guang)泛傳(chuan)播和(he)普(pu)及,轉而又催(cui)生了新的(de)發明(ming)、商品和(he)組織行為
- 7.7.1. 通用技術具有跨越社會和地理界限的能力,貫穿了整個歷史
7.8. 通用技術的(de)諷(feng)刺之處(chu)在(zai)于,一旦它們普及開來(lai),我們往往就(jiu)會對其視(shi)而(er)不見,將其視(shi)為理所(suo)當然的(de)存在(zai)
-
7.8.1. 語言、農(nong)業生(sheng)產和文字系統—這些都是早期技術(shu)浪潮中的核(he)心通用技術(shu)
- 7.8.1.1. 如今,我們卻習以為常,不再覺得它們有特別之處
7.9. 一項研究統計了(le)人類歷史上出現的通用(yong)技術數量(liang),僅列定了(le)24項
-
7.9.1. 技術(shu)發明包括(kuo)農耕、工(gong)廠系統、鐵(tie)和青銅等(deng)材(cai)料的開發,還有印刷機(ji)、電力,當(dang)然還有互聯網等(deng)
-
7.9.2. 盡管通用技術的數量(liang)并不多,但(dan)它們都是舉(ju)足輕重(zhong)的
7.10. 新的工具和技(ji)術不斷推動人口數量增長
- 7.10.1. 更大、更緊密的人口群體則更能夠推動人類不斷彌補不足、開展實驗或得到意外發現,是在創造新事物方面更加強大的“集體大腦”?
7.11. 農業(ye)革命(公(gong)元(yuan)前9000年—前7500年)是歷史上最(zui)重(zhong)要(yao)的浪潮之一
-
7.11.1. 帶來了兩項重大的(de)通用技(ji)術:植物(wu)和(he)動(dong)物(wu)的(de)馴化(hua)
-
7.11.2. 鋤頭和犁相結合,這些簡單的(de)技術創新標志著現代文(wen)明的(de)誕生
7.12. 手中的(de)(de)工具越(yue)多,你(ni)能(neng)做的(de)(de)事情(qing)就越(yue)多,你(ni)能(neng)構(gou)思的(de)(de)新工具和技術流程也越(yue)多
7.13. 隨著時(shi)間的推移(yi),技術間的動態(tai)強化作用呈(cheng)現加速的態(tai)勢
-
7.13.1. 從(cong)18世紀70年(nian)代開(kai)始,歐(ou)洲迎來了第一次工(gong)業革命,它帶來了蒸汽動力、機械織布機、工(gong)廠系統和運河等技術創新
-
7.13.2. 到了(le)19世紀40年代,鐵(tie)路、電報和(he)蒸汽(qi)船相繼出現,緊接著是鋼鐵(tie)和(he)機床問世
-
7.13.3. 共同構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
-
7.13.4. 僅僅幾十年后(hou),第二次工業革(ge)命的(de)浪潮席卷而來(lai)(lai),帶(dai)來(lai)(lai)了我(wo)們熟悉的(de)內燃機、化學工程、動力飛行和電力等重大技術突破(po)
- 7.13.4.1. 飛行技術的實現需要燃燒燃料,而內燃機的大規模生產則離不開鋼鐵和機床等技術的支持,一項技術依附于另一項技術
7.14. 自工業革命以來,世界的巨大變革已(yi)經不再以世紀(ji)或千年計(ji),而是以幾十(shi)年為衡(heng)量單位
7.15. 從1700年(nian)(nian)到1900年(nian)(nian)的(de)200年(nian)(nian)間,我們(men)見證了從蒸汽機到電(dian)力的(de)6種通用技術(shu)革新(xin)
- 7.15.1. 而從當前算,僅在過去的100年里,人類社會就涌現出了7種通用技術
7.16. 將歷(li)史(shi)視作一系列(lie)技術創新浪潮的(de)集合(he),這種觀點其實并不新鮮
7.17. 大多(duo)數(shu)技術領域的人往往只關注(zhu)眼前的細(xi)節,沉浸在對未來的暢想中
-
7.17.1. 人們傾(qing)向于將發(fa)明創造或技術突(tu)破視為(wei)孤立、偶然(ran)的(de)事(shi)件(jian)
-
7.17.1.1. 如(ru)果這樣(yang)做,你就會忽視(shi)歷史的(de)鮮明軌跡:技術的(de)浪潮(chao)一(yi)次又(you)一(yi)次地涌來
-
7.17.1.2. 這是這些浪(lang)潮純粹的、仿佛與生俱(ju)來的模式
-
8. 擴散是常態
8.1. 在人類歷史的(de)大部分時間里(li),新技(ji)術的(de)擴散并不常見(jian)
8.2. 一旦通(tong)用技(ji)術開始廣泛傳播(bo),它就形(xing)成了浪潮
-
8.2.1. 如果(guo)這(zhe)(zhe)種傳播沒有達到宏大且幾(ji)乎無法控制的全球性(xing)規(gui)模,那么這(zhe)(zhe)項技術(shu)就不能算(suan)是真正的浪潮,只能說它在(zai)歷史上曾引起過一時的關注
-
8.2.2. 當(dang)一(yi)項技術開(kai)始(shi)流行,一(yi)個浪(lang)潮(chao)開(kai)始(shi)匯聚時,我們就會再(zai)次看到那個在歷(li)史中反復出現的模式
8.3. 谷(gu)登堡在(zai)1440年左右發明印(yin)刷機時,整個歐洲只有他在(zai)德(de)國美(mei)因(yin)茨制作的那一臺原始版本(ben)
- 8.3.1. 僅僅50年后,歐洲大陸上就已經散布了1 000臺印刷機
8.4. 書(shu)本身也(ye)是(shi)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技術之一,它們的數量(liang)以爆(bao)炸式的速度增(zeng)長
- 8.4.1. 在中世紀,每個主要國家每個世紀的書稿生產量約為幾十萬份
8.5. 電力
-
8.5.1. 1882年,倫敦和紐約建起了(le)最早的發電(dian)站
-
8.5.2. 1883年(nian)和1884年(nian),米蘭、圣彼得堡和柏林的發(fa)電(dian)站也(ye)相繼投入使用
-
8.5.3. 1900年時,僅有2%的化(hua)石燃料生產(chan)用于發電,而這(zhe)一比例到1950年已超過10%,并(bing)在2000年達到了30%以(yi)上
-
8.5.4. 全球發(fa)電(dian)量的增長也(ye)極(ji)為顯著,從1900年的8兆瓦時猛增到1950年的600兆瓦時,推(tui)動了經(jing)濟(ji)的全面(mian)轉型
8.6. 消費(fei)技術的(de)發(fa)展(zhan)同樣展(zhan)現(xian)出了符合類似預期的(de)走向
-
8.6.1. 貝爾于1876年(nian)發明了(le)電話
-
8.6.2. 1900年,美國就已(yi)擁(yong)有60萬部電話
-
8.6.3. 到了(le)1910年,這一數字升至580萬
-
8.6.4. 如今,美國的電話數(shu)量(liang)(liang)已經遠(yuan)遠(yuan)超(chao)過其人口數(shu)量(liang)(liang)
8.7. 技術(shu)的(de)擴散過程是(shi)由需求增加(jia)和(he)成本降低(di)這(zhe)兩大力(li)量共同催化的(de)
-
8.7.1. 兩者都使得技術不斷變得更好、更便宜
-
8.7.2. 科學與技(ji)術之間的長期復雜(za)互(hu)動孕育出新知識、新突破(po)和新工具(ju),它們不斷發(fa)展、強化,重新組合、融合,釋(shi)放出巨大的生產力,驅(qu)動未來的發(fa)展
-
8.7.3. 優步的(de)商業模式離(li)不(bu)(bu)開智能(neng)手機(ji),而(er)智能(neng)手機(ji)的(de)功能(neng)依賴于(yu)GPS(全球(qiu)定位系統)?,GPS離(li)不(bu)(bu)開衛(wei)星,衛(wei)星靠火箭(jian)實現,火箭(jian)離(li)不(bu)(bu)開燃燒技(ji)術,而(er)燃燒技(ji)術的(de)實現可以(yi)追溯(su)到語言和火
8.8. 技(ji)術(shu)突(tu)破(po)總(zong)是源于人類
-
8.8.1. 規模(mo)經(jing)濟效應出現,成本(ben)隨(sui)之(zhi)降低
-
8.8.2. 人類文明對實用且經(jing)濟的技術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
8.9. 計(ji)算(suan)機技術(shu)(shu)起初也如(ru)同內燃機一般,是僅限于晦(hui)澀難懂的(de)學(xue)術(shu)(shu)論文和實驗室工作(zuo)人員的(de)探索內容
-
8.9.1. 到了1945年(nian),賓夕法尼亞大學開發出了“埃(ai)尼阿克(ke)”?,這是現代計算(suan)機的(de)重(zhong)要前身
-
8.9.2. 在1983年時(shi),與原始互聯網相連的計算機(ji)數量僅(jin)有562臺(tai)
-
8.9.3. 如今,計算機、智能手機和其(qi)他網絡連接設備的數量預(yu)計為140億
-
8.9.4. 智能手機僅在短(duan)短(duan)幾年內就從一個小眾產品(pin)變成了全球2/3的(de)人(ren)口(kou)不(bu)可或缺的(de)日常用品(pin)
8.10. 就在幾十(shi)年前(qian),數據存儲的內(nei)容不(bu)過是圖書(shu)和塵封的檔案
-
8.10.1. 如今,人類每天產生的電子郵件、消息(xi)、圖片和(he)視頻數量以千億(yi)計,它們(men)都能(neng)存儲在云(yun)端
-
8.10.2. 每(mei)一天的每(mei)一分鐘,全球數(shu)據(ju)總量就(jiu)新增(zeng)1 800萬GB(吉字節)?
8.11. 如(ru)今,數十(shi)億小時的人類原生生命被這(zhe)些技(ji)術消(xiao)耗著(zhu)、塑造著(zhu)、改變著(zhu)、豐富著(zhu)
- 8.11.1. 它們無處不在,從冰箱、計時器、車庫門、助聽器到風力發電機,主導著我們的商業與休閑,占據了我們的思想,滲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
8.12. 歷史告訴我們,技術的傳(chuan)播是必然的,最終會滲透到幾乎(hu)每一個(ge)角落
-
8.12.1. 陷(xian)入瑣碎(sui)細(xi)節,便(bian)很難看清(qing)全局
-
8.12.2. 從(cong)第(di)一堆篝火到土(tu)星5號運載火箭的火焰,從(cong)人類(lei)最早的文(wen)字(zi)涂(tu)鴉(ya)到互聯網上(shang)的海量文(wen)本
-
8.12.3. 技術背后的(de)驅(qu)動(dong)力(li)無比強大,能(neng)力(li)不(bu)斷累積(ji),效率不(bu)斷提高